戲台上無比風光,戲台下忍辱舔傷。
他們用戲來唱演人生中的悲歡離合,圓滿了戲台下的不圓滿。
在京劇男旦藝術盛行的時代,暗藏著男旦最隱諱難言的痛楚。
鳴鳳班老班主過世,買下戲班的新班主白鳳樓,傳藝於男旦小雲仙,然小雲仙不甘堂會之辱,憤而離京。
二十年後,小雲仙改行唱老生,改名華雲,在上海買下海派京班「蔚雲班」,卻與年邁的白鳳樓在戲台下重逢,
顧不得打對台的自家戲班,華雲在白鳳樓魁喜班的戲台上,與師父合演《搜孤救孤》,扶著師父一同謝幕。
華雲之子華崢,工小生,在演藝生涯最風光的時候,拉拔女徒弟茹月涵,舞台伴侶也成就了忘年之戀。
歷史變革風起雲湧,茹月涵背叛了華崢,華崢因此神魂恍惚落水而亡。
十年後,茹月涵懷著贖罪的心情,提拔流放塞北的華崢之子華長峰。
一齣《白蛇傳》戲裡是許仙背叛白蛇,現實人生卻相反,恩怨難斷,或許剩下的是心甘情願的悲涼。
編劇:周慧玲、趙雪君、王安祈
主演:魏海敏、唐文華、溫宇航、盛鑑(百年戲樓)、馬蘭(京胡)
------------------------------------------ 我是心得分隔線 ------------------------------------------
這一齣我看的是週日下午的場次,還巧遇了好友和好友的爸爸,父女同遊一起看劇好有愛~
這齣劇是我第三次看京劇(高中音樂課不算的話),走一個外行人看熱鬧的路線。
想要看更深入一點劇評的人,我幫大家設好連結了,下面的延伸閱讀請直接點選唷!
和《水袖與胭脂》或是《王熙鳳大鬧寧國府》這樣比較傳統的劇目比起來,
因應建國百年而寫的《百年戲樓》相對地更偏像現代舞台劇的呈現手法。
三段不同的時代背景讓整體故事架構龐大而複雜,也許因此台詞比唱詞就多得多,
且和我們刻板印象中的京劇唱詞不同,《百年戲樓》以更像是一般戲劇的方式來呈現;
比起著重於文詞與動作的傳統曲目,這齣劇更多了點俐落的現代感,
佈景道具也結合了現代科技來作設計,我想這應該是改良新劇的特色。
無關乎好與不好,我更欣賞傳統的京劇呈現的方式,但或許喜歡嘗鮮的觀眾會特別喜歡這齣劇。
以故事性來說,這齣戲的結構非常完整,從時代變遷去帶出了戲班子的悲歡離合、人生故事。
單就表演來說,因為武戲多,老牌演員們的身段動作都很精采,整體感覺熱鬧歡愉。
不過相對比來說,文戲的部分就稍微沒有那麼出色了。
而且雖然我很愛魏海敏,但當她飾演小姑娘的時候,我也是真心有點HOLD不住啊~
(不過馬蘭詼諧的串場很詼諧幽默,推一下~)
或者是為了創新,或者是為了開拓新的觀眾客源,傳統戲曲勢必要有所改變。
從舞台佈景和戲服道具來說,看得出《百年戲樓》團隊的用心,
但下半場有一幕為了闡述1930年代戲班子改良布景機關來拉攏觀眾的橋段,
以LED彩燈環繞的戲台及穿著螢光戲服的蝦兵蟹將們來呈現。
可能對於某些觀眾來說很特別新潮,感覺別出心裁,
對我來說,這一段我卻覺得有點過了,花俏得太誇張,少了戲台的特殊美,
稍稍破壞了這齣戲的美感和精緻,有點可惜。
看完這齣劇後,我才發現我還是喜歡傳統一點的京劇的呈現方式,
因為如果要看很現代感的戲劇,我還是會選擇一般的舞台劇而不是京劇。
想要來欣賞京劇,不僅僅是這個形式,我還想感受中國傳統風情;
去聆聽傳統戲曲中那些古典婉約的故事、美妙動人的唱詞(和唱腔),
去享受舞台上抽象而華美的布景、演員身上細膩精緻的戲服妝飾。
延伸閱讀:
以上,小小心得跟大家分享唷!
兩齣劇的台北公演已經都結束了,不過5/8~5/9還有高雄的公演場,
有興趣的人可以上國光劇團網站看看囉!
(簡介、海報、劇照來源:國光劇團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