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一日遊:藝術之旅篇 來一場說走就走、輕鬆愉悅的銅板藝術之旅
時序進入夏季後,天氣又熱又悶,閒暇之餘就開始想該去哪裡玩耍兼吹冷氣呢?
熱愛看展的我因此展開了一連串的藝術之旅,前往各大博物館、美術館欣賞各種主題的展覽。
期間去了北美館、鶯歌陶博館、當代、台博館、史博館、台博南門館、郵博館,
不僅展覽豐富多元,好幾個展館還都有互動裝置,除了靜態的展覽,更可以動態互動,非常有趣。
最令人激賞的,就是這些展館的門票都是銅板價,從5元到80元都有,而且還富有文化教育意義,值得一遊!
台北一日遊:藝術之旅篇 來一場說走就走、輕鬆愉悅的銅板藝術之旅
時序進入夏季後,天氣又熱又悶,閒暇之餘就開始想該去哪裡玩耍兼吹冷氣呢?
熱愛看展的我因此展開了一連串的藝術之旅,前往各大博物館、美術館欣賞各種主題的展覽。
期間去了北美館、鶯歌陶博館、當代、台博館、史博館、台博南門館、郵博館,
不僅展覽豐富多元,好幾個展館還都有互動裝置,除了靜態的展覽,更可以動態互動,非常有趣。
最令人激賞的,就是這些展館的門票都是銅板價,從5元到80元都有,而且還富有文化教育意義,值得一遊!
大方巾、小方巾,染出你的專屬藍染方巾 之 三峽老街藍染初體驗!
之所以想要去玩藍染其實是因為我同事之前到三峽體驗了藍染之後,大力推薦我,
所以我就組了一個小小的藍染體驗團,找了幾個朋友一起去玩藍染。
本來以為只是一個簡單的體驗課程,沒想到超級好玩的,我們一行人都玩得很開心!
不過我要先承認,這是去年七月到三峽玩藍染的心得文。
為什麼這麼晚才上刊呢?千萬不要問,答案很可怕~(其實只是懶散吧?!)
陽明山夏日踏青賞花趣 之 我和竹子湖繡球花有個約會
來到台北生活已經超過10年了,最近才知道原來陽明山竹子湖除了海芋季之外還有繡球花季!
看了幾篇部落格分享文後,被花團錦簇的繡球花海給燒到,立馬決定週末開團來去賞花~
小小作了一下功課,發現陽明山竹子湖的繡球花季是每年的5~6月(南投也有但好像是7月)。
5月份我被崩潰的工作襲擊根本無力出遊,但是6月完全可以開團啊哈哈哈!
而且剛好身邊朋友也正準備開團出遊,咱們就兩個團併成一個五人小團來去賞花~
文創小店與百年老店的融合,大推雜貨控們到迪化街商圈來趟尋寶之旅。
延續上一篇迪化街商圈的漫步簡介文,這一篇一樣是介紹迪化街的店家和景點。
不過下集是從民生西路往大橋頭捷運站的方向來作介紹,下篇就從迪化街一段102號起到李亭香餅舖唷!
李亭香餅舖外面有個指標往大橋頭捷運站,一直走一直走,走出巷弄後左轉就會看到捷運站的地下道。
礙於時間的關係,沒有走訪整個迪化街商圈,單純就途經過的有趣景點和商家做分享。
因為是經過這些點,所以沒有每一個地方都進去拍照,如果大家想看更多我也提供了其他部落格文章的連結。
在假日午後,走訪百年歷史的迪化街商圈,在老城區漫步而行、體驗古今交錯的時代感。
來到台北已經十年了,這些年來台北也變了不少。
以迪化街為例,我剛來台北的那幾年,迪化街還是以年貨大街聞名,也沒有這麼多文創產業進駐,
所以不是年節前後的日子,曾經人聲鼎沸的迪化街商圈,就顯得有些冷清、少些人氣。
現在重遊迪化街,雖然人氣十足,充滿了觀光人潮(還有拜月老的人潮);
但重新修補的古蹟、文創商店林立的街道,讓人覺得少了讓人發思古之幽情的氣質,多了以商業為主的氣息。
揪團去玩吧 之 來去內湖採草莓 之
假日到內湖採草莓請務必早起,不然草莓會被早起的鳥兒採光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草莓季,草莓的產季是每年12月~4月,想要去採草莓的人,請把握最後兩個月!
上一次揪團已經是前年的事情了,當時內湖草莓園區還沒有這麼夯。
這兩年大概是宣傳起效,或者是口耳傳播成功,變得超多人!!!
抱歉這篇文章好晚上刊,初春的文章仲夏才上刊啊~
去年年初和老哥一起去了內湖採草莓,今年就邀了好幾個朋友一起再去一次,
微寒乍暖的春天去採草莓,真的好好玩喔!我就是一個最愛冬天的冰塊魂啊!
說到採草莓,以前的第一印象都會立刻聯想到苗栗大湖。
後來看到朋友到內湖採草莓的照片,才發現,臺北市也有可以採草莓的地方。
內湖的「白石湖休閒農業園區」就是臺北近郊交通最方便的草莓園聚集地。
這好像是我第四次去寶藏巖,除了第一次是因為大學時代和朋友一起去市集擺攤外,因為上一份工作的公司跟寶藏巖有公事上的往來,才有再去過兩次。
不過寶藏巖新開村後,剛好一直都沒有時間過去,離開上一份工作後,就沒再關注這裡了。今天和前同事約了在尋寶坊洽談公事,就和現在的和同事一起去寶藏巖走走,順便場堪。
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寶藏巖現況的簡介喔!(下面這段文字、圖片來源: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官網)
位於汀洲路三段的寶藏巖聚落於2004年由台北市文化局正式登錄為台北市第一處聚落型態之「歷史聚落」。
歷經2006「台北藏寶」計畫及2007~2009研究階段,本團隊於2010正式進駐營運。寶藏巖聚落的地景特殊性,刻畫出巷弄蜿蜒、階梯緩坡起落、沿著山城構築錯落的風貌。多元的移民族群以漸進的自立營造模式,有機演繹出與地景山勢共構的聚落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