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好像是我第四次去寶藏巖,除了第一次是因為大學時代和朋友一起去市集擺攤外,因為上一份工作的公司跟寶藏巖有公事上的往來,才有再去過兩次。
不過寶藏巖新開村後,剛好一直都沒有時間過去,離開上一份工作後,就沒再關注這裡了。今天和前同事約了在尋寶坊洽談公事,就和現在的和同事一起去寶藏巖走走,順便場堪。
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寶藏巖現況的簡介喔!(下面這段文字、圖片來源: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官網)
位於汀洲路三段的寶藏巖聚落於2004年由台北市文化局正式登錄為台北市第一處聚落型態之「歷史聚落」。
歷經2006「台北藏寶」計畫及2007~2009研究階段,本團隊於2010正式進駐營運。寶藏巖聚落的地景特殊性,刻畫出巷弄蜿蜒、階梯緩坡起落、沿著山城構築錯落的風貌。多元的移民族群以漸進的自立營造模式,有機演繹出與地景山勢共構的聚落特質。
在既有居民環山簇居之外,活化保存的政策同時引入「藝術駐地」與「青年會所」創意,希冀「寶藏家園」、「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及「國際青年會所」三大計劃,能以「共生」精神,創造聚落美好未來。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規劃了14間「創作計畫駐地工作室」以公開徵選各類型的創意工作者,提供進駐三至六個月之住宿及工作室,希冀進駐者能經過中長期在地的細緻觀察後執行駐村計畫。
兩個排練室、三個展覽空間及不同尺度的戶外廣場錯落於聚落之中,提供了各式多元的演出及展演空間。12個「微型群聚」因應聚落原本特殊的房屋紋理,提供工作室及辦公空間給各類型文化創意工作者及團體使用,藉此創造文化創意工作者群聚效應及交流平台。另以邀請策展的機制,以策展主題規劃工作坊、展演、教育推廣活動等方式進行創作計畫,以在過程中形塑藝術家駐村基調,推動藝術家與社區的鄰里網絡及創意平台介面之育成。
寶藏巖不是一直都開村的喔!這裡有開放時間的管制:
登記入村時間:
週一:休館日
週二至週五:下午3:00-10:00
週六日:上午11:00-下午10:00
定時導覽:
週二至週五下午3:00及4:00各一場,需提早一至二週預約,可洽02-2364-5313*130
週六、日下午 2:00、3:00、4:00 各一場次。
-----------------------------------------終於要進入心得區-------------------------------------------------
其實主要是要去尋寶坊洽談公事,因為到的時間比較早,想說在網路上看過不少關於尖蚪的介紹文,所以先去尖蚪看看。
到了之後,沒想到尖蚪還沒開!
只好拍了幾張照片就黯然離開(雖然應該是下午三點會開,但是店長聽說蠻隨性的有時候是三點半)。
幸好尋寶坊的洽談是有約好聯絡人,不過還是太早,所以離開尖蚪之後,就先在附近亂逛(我們沒有打擾到居民喔!)。我們一路走到最下方,這裡有個河濱公園,有自行車到跟休息的地方,木作的感覺非常有樂活風。
隨便一個角落都有驚喜,這就是寶藏巖。
冷清的聚落平台上只有一些殘破的廚具與一把紅木椅,這把椅子究竟是裝飾還是居民的所有物?
半樓廣場中,都市酵母這一區有一個可愛的黃色椅子。
黃色小椅下方鋪著假的草皮,可以爬上去感受一下眺望遠方的感受,不是太高,而且椅子很穩非常安全。
作品的名稱看不清楚,好尷尬喔!
在椅子上看到的風景,變成了另外一個詩文作品。
接下來要往尋寶坊去囉!尋寶坊的門口有一株小盆栽迎接我們。
尋寶坊人少的時候,整體氣氛讓人感覺非常的舒適,後來聽店長說尖峰時間應該是下午,所以晚上去應該也很舒適。(同事不小心被拍到囉~)
目前店裡還有展示寶藏巖中的藝術家作品簡介,別出心裁的木造舊窗框搭配上木櫃,擺放簡單的展品就很特別。
尋寶坊的功能很多元,本身可以說是咖啡店吧?!目前有提供簡單的飲品(咖啡、茶、牛奶等),推薦可以去試試看好寶寶牛奶,呈裝的器具超特別的,我跟同事都好想買喔!今天有嘗試漢方洛神,好喝!
吧台是簡約的白色磚牆打造,搭配柔和的黃光讓人有置身在ikea風的家中。
吧台旁的窗櫃中除了展品還有超好看的啤酒瓶(我個人很想收藏)。
除了展品以外,店裡似乎還有賣手工肥皂、小茶哉堂商品跟乾果零嘴。
座位區也有木造的窗框桌喔!照片可能看不太出來,玻璃的下面就是木造窗框,裡頭還可以放東西。牆上的壁畫聽說是前同事畫的,真是三位非常有才華的設計師。
創意手繪風格延伸到了牆上的開關版。
這裡有一組兩個佛手椅,根據我對幕後老闆的瞭解,肯定是老闆的建議(笑)。
層版上擺放的是一些很有味道但不會想要去翻閱的舊書(畢竟在咖啡廳你不會去翻國語日報字典吧?!)。
門口有放一組窗框桌和藤椅,小黑板上有開店時間及簡介。
最後附上寶藏巖的地址給大家參考囉~推薦有空可以去走一走。
地 址: 台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37弄4-8號 (如果搭捷運,捷運公館站一號出口會比較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