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有收集友人從海外寄回來的明信片的嗜好。
近來因為身邊親朋好友出國者眾,所以獲得的明信片越來越多。
但回想一開始,除了自己寄給自己的紀念明信片以外,
真正從海外寄給我的明信片,就只有E在法國念書的時候,與我長期通信的明信片。
那個時候我們的生活裡還沒有facebook、Plurk這些社群軟體,
要和國外的朋友聯繫,除了電話、email外,就是信件了。
喜歡手寫勝於打字來傳遞情感的我,於是選擇了一紙書信寄情思。
E在我生命中是很特別的存在。
她擁有美貌的長相、可愛的個性、姣好的身材、優秀的家世、聰明的頭腦,在我看來甚麼都不缺。
大學時期我們修了同一堂課,然後就突然要好了起來。
當時曾經造訪她家,學藝術出身的她,將房間裝點得如草間彌生的畫作一般,神祕而炫幻。
身為一個在鄉村長大的胖女孩,對於E的一切我只有羨慕,以及無限的嚮往。
然後E到了法國,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海外求學生活。
這期間我們並沒有斷了連絡,除了固定往來的明信片外,E每年回台也會碰面敘舊。
每一次見到E,都還是有「此女只因天上有」的感覺,身為仙女的朋友,我感到無比榮幸。
後來,E輾轉回到臺灣,仍然繼續她的學生生涯。
那一年,我已經開始工作,而且歷經了幾家公關公司高密度但精采的職場歷練,
來到了現在這間公司,擁有一份安穩的工作。
有一晚我在E的住所留宿,聊她在法國的驚險故事、聊我在臺灣的崩潰人生。
我們徹夜長談直到天亮。
然後,在那之後的三年,我沒再見過E,她像是斷了線的風箏一樣,失去聯繫。
前陣子我在facebook上得知她要到舊金山念書,我們透過facebook和LINE又有了聯繫。
並且又恢復了如同她在法國時期般的明信片筆友生活。
E在明信片上懷念著我們的過去,並說她還沒有 left my ♥ in san francisco。
但我覺得,她的心不應該屬於任何一個地方,她是流浪的女子,是仙女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