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jpg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龍應台一直不是我所關注的作家,一直給我有種太前衛的感覺,雖然不熟但我總覺得她是女性主義者。但又有可能是因為對我來說她的作品很「老」,是那種寫了很久的那種作家。這樣又新又舊的矛盾感讓我對她的書一直沒有興趣。


「目送」是我近期很想看的一本書(她上一本「通靈者說」除了名字我還真的不敢興趣...),因為曾經看過簡介,似乎把感情寫得很細膩很動人。後來芸兒借了我,這幾天就拋下了看了三分之一的麥田捕手看了起來。


一篇篇散文式的寫作手法,很適合睡前看,閱讀中間真的會感覺到「她和孩子們關係不是那麼好」,畢竟太過關切孩子的母親,總是不被青春期的少年喜愛。我母親在青春期反而對我很冷淡,不是那種不關心的冷淡,但她只求我好好活著,吃飽穿暖書念得
好,反而不太關心我的價值觀、人際關係等等,當年我還覺得她不關心我。而龍應台我想是與我母親相反的那種人。

藉由與孩子及與父母間的互動,讓讀者瞭解孩子一旦成為父母,才能體會身為父母的那種感受。文章中有許多作者父母年少的故事,以及後來作者帶著老邁的父母生活的故事,恰巧最近密集接觸到眷村故事(寶島一村及光陰的故事),讀來特有一番感觸。
十六歲離開家的孩子,僅僅是因為到市集去賣菜,路上看到徵兵,從此再也沒有回到家鄉過,直到老死。離開大陸前,作者父親帶領著一個連的兵,南征北討,夜夜讀著出師表、陳情表,來到台灣時,已經像是滿腹經綸的將軍了。


可是,他再也沒回那個家了,也再也沒見過最長的孩子。


書後面一部份,以第三人稱來寫作者與父母之間的互動,有點疏離又有點親近的感覺,把親情的真摯散佈在字裡行間。但說實話,這樣的寫法我很不喜歡,我總覺得這是那些無法面對自我感情的人才會這樣寫,不過是龍應台在2004年父親過世後的文章,想必親情的離散讓她在某個層面的自我難以接受吧!

 

延伸閱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龍應台
    全站熱搜

    克拉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