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出國前有已經寫好還沒發的文章,讓我出國無文的日子又少了一天,趕緊在17號最後十分鐘發個文。

話說買完這場電影的票後,我就沒再拿起金馬影展的電影介紹起來看了,所以依照片名猜測大概是某種奇幻片吧!沒想到居然是紀錄片,開場後我忍不住嘲笑自己一番,更後悔沒有把影展指南帶在身上(後面更有用途)。

電影開場前旅行社來了通電話,是該週週末要出遊的日本行,家人的護照申請更新被退件!!!我連忙聯繫家人,然後電影就開演了,我在黑暗中傳了好幾封簡訊,但遲遲沒收到家人的回覆,導致整部片都有點心不在焉,有些片段甚至miss掉,第一次覺得電影怎麼這麼長,而且足足比前一部惡魔甜心長上半個小時,讓我心慌慌。

photo_06e8cfa92fcf80c940461212177608dd.jpg  

海夫納的兔女郎王國
Hugh Hefner: Playboy, Activist and Rebel

導演:BermanBrigitte
出產國:加拿大
出產年:2010
影片規格:35mm│Color + B&W│124 分│保護級
影片簡介:
 
2010羅德島影展最佳紀錄長片

身為衛道人士眼中的頭號公敵,一手打造出兔女郎帝國的花花公子創辦人海夫納不僅擅長讓女人輕解羅衫,同時更是擁護性革命與社會公義的頭號民權鬥士,始終挺身為同性戀、種族平等、墮胎權、自由言論而發聲。片中請來喬治盧卡斯等名人現身說法,一同審視海夫納對抗政府強權打壓的無數場惡鬥,爭議大膽更勝《情色風暴1997》。

(劇照與簡介引用自2010金馬影展官方網站)

---------------------------下方心得有雷,18禁,慎入-----------------------------------

通常紀錄片很難完全的公正,過去在學習媒體解析的時候,就知道紀錄片拍攝者或導演,雖然希望真實地呈現社會現況或某個社會議題,但影片本身就用了他的觀點去選擇想要採訪的人及想要探討的議題

《海夫納的兔女郎王國》在這樣微妙的平衡狀態中,抓到了一個還不錯的平衡。內容以海夫納的訪談為主,身邊相關人士的訪談為輔,雖然影片感覺是偏向海夫納的正義與單純,不過穿插其中的反對派(也可以說是衛道人士),也發表了許多反對《PLAY BOY》或海夫納本人的言論。至於孰是孰非,端賴觀眾評論。

photo_ebcbdd26ccb3c35b3b647d5472658798.jpg 

《海夫納的兔女郎王國》從海夫納的人生談論起,為什麼創造了《PLAY BOY》這本雜誌?在他生命中什麼是重要的?海夫納本人充滿了創意與童心,漫畫是他終生的愛好,自己著作或與知名漫畫家合作,海夫納堅持《PLAY BOY》中一定要有漫畫,時而諷刺、時而詼諧、時而帶點黃色幽默。

《PLAY BOY》的顛峰時期是1950年代至1980年代,由於後期《PLAY BOY》深受衛道人士反對,女性主義者跳出來反抗這種將女性物化的刊物,加上媒體的進步與大混戰,《PLAY BOY》銷量大減,但是「年度閣樓女郎」已經變成了一種經典的性感美女的象徵

衛道人士在電視節目上與海夫納對質,認為《PLAY BOY》雜誌是把女性塑造成做愛的對象,把女性的地位從人又推回到動物,當場海夫納啞口無言。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海夫納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對於大部分的男性,女性的確是做愛的對象,而人類也的確是動物,他不能理解衛道人士為何如此憤慨,並貶低《PLAY BOY》這本刊物存在的價值。

身為女性,老實說我本身不是女性「強權」主義的擁戴者,若要說兩性平等,並不是把女性的地位提高,做同樣的工作、領同樣的薪水、做職場的領導者、地位超然,這些都不是我所在意的點。我在意人性中的「彼此尊重」

當《PLAY BOY》出現時,它存在的意義是讓喜愛女性的人(不僅是男性也可以是拉子阿),去欣賞女性的胴體。當然,如果你有更崇高的想法,想要享受其藝術水準也是很好。同樣的道理,女性也可以發行男性胴體為主的刊物啊!我同意「性愛」是人生中理所當然的存在,所以邊看著《PLAY BOY》邊打手槍,在我看來也是很正常且符合倫理的,至於物化女性,我覺得言重了。

不過這是2010年的我的看法,1980年代的女性主義也許蓬勃,但環境還不成熟,所以關注《PLAY BOY》的時候,在意的都是女性的裸露與男性的觀點是否恰當,說是誇張了也不為過。

我對於海夫納在性別的平等與尊重中,抱持很大的敬意,因為他提倡女性墮胎合法化的舉動,讓女性能夠選擇妊娠與否,把身體的自主權還給了女性,我想這是美國女權一大進步。由於紀錄片真實的呈現了這一部份,所以後期當女性主義者跳出來大肆抨擊《PLAY BOY》時,我才能夠質疑這一切是否合理,否則依照媒體塑造出來的兔女郎及海夫納的形象,要說他是個有性別平等觀點的人,真是難以置信。

photo_725cc8ca6c7e63c86f19419bad65c530.jpg 

海夫納對於文化的成就不僅來自於創造了《PLAY BOY》,另一項成就是在自己的電視節目中,大力推崇各族群音樂、藝術表演等文化,對於當時仍有種族歧視的美國而言,這是一大壯舉。當然,PLAY BOY俱樂部的創立與內情也十分值得注目,但在此就不多討論了。

我認為海夫納是世界文化的領先者,不僅是《PLAY BOY》,也是因為他對種族權益的、女性主義平權其實貢獻良多,「平等」在海夫納心中,必然是存在的,這一部份,也是海夫納最單純的理想世界,至於是否能夠完善地建構出來,這就不是他可以控制的了。

《PLAY BOY》造就了海夫納的名聲與特殊經歷,但回歸到海夫納本人,纖細、敏感、極富創意的海夫納,對於情感的處理有時候顯得笨拙。海夫納視「戀愛」為人生的重要部分,可是失敗的幾段婚姻,對他而言卻是重大的人生創傷。外人關注海夫納身邊年輕、貌美、身材火辣的兔女郎,但我認為,海夫納也許是因為太過孤獨,所以沈浸在戀愛中,因為

「愛」,其實是一種被真實需要的感受。

 

延伸閱讀:

[觀影] 金馬影展-性福拉警報

[觀影] 金馬影展-惡魔甜心

[觀影] 金馬影展-朦朧的雙眼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拉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